案例中心

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质量问题加剧 J D Power调研揭示长期质量滑坡趋势


摘要: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强势崛起,传统燃油车市场不断遭受冲击,市场份额正在加速萎缩,同时质量问题却在加剧。根据 entity["organization", "J.D. Power", 0](君迪)2025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(VDS)报告显示,燃油车拥车期13 至 48 个月的车主所遇到的问题数(PP100)已连续两年攀升,三年内累计增幅达9%,其中设计缺陷类问题的增幅更高达20%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4turn0search2与此同时,燃油车在面对价格战、配置升级、智能化转型等多重竞争压力下,质量底线正被侵蚀。本文从四个维度切入:一是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萎缩背景;二是燃油车质量问题加剧的具体表现;三是J.D. Power调研所揭示的长期质量滑坡趋势;四是燃油车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路径。通过深入分析这四个方面,旨在清晰揭示燃油车行业当前所处的双重困境:既要守住市场份额,又要守住质量底线。文章最后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,并提出对未来燃油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。

1、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背景

近年来,新能源车型迅速渗透市场,传统燃油车所占份额明显走低。报告指出,2024 年中国燃油车销量为1199 万辆,同比下降17.3%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这一数字反映出燃油车在市场中已经由主导地位逐渐转为守势。

同时,2025 年至今1-9 月燃油车市场份额降至49.9%,意味着在每两辆新车中仅有一辆为燃油车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这种结构性下滑说明燃油车正面临“存量守卫”的艰难局面,而非增量突破。

燃油车市场份额萎缩质量问题加剧 J D Power调研揭示长期质量滑坡趋势

市场份额萎缩的背后,是消费者出行需求、政策导向、技术趋势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。新能源车补贴、牌照优惠、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,使得燃油车的吸引力相对减弱。此外,新能源车在科技配置、品牌宣传方面的加速亦形成了对燃油车的冲击。

在这种背景下,燃油车厂商不能仅靠传统优势(如燃油经济性、加油便利、维修体系成熟)守住市场,还必须面对市场定位、产品结构与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。否则即便保住份额,也可能付出成本换取短期存量,而忽视长期竞争力的建设。

2、燃油车质量问题加剧表现

在质量层面,J.D. Power 的研究数据显示,燃油车拥车期13-48 个月内的问题数(PP100)从三年前开始已出现持续增长趋势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这表明不仅新车质量存在压力,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也在恶化。

设计缺陷问题尤其显著:在该研究中,设计缺陷类问题PP100增幅高达20%,其在所有质量抱怨中的占比已升至45%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4换言之,很多问题并非零部件或功能故障那么简单,而是从产品设计环节、用户使用体验环节开始就存在隐忧。

此外,“智能化功能”与“NVH(噪声、振动、声振粗糙度)”成为燃油车质量问题的新高发领域。研究指出,异响/噪音问题、车机系统卡顿、语音识别失效等问题数分别上升6.6 和 2.3 PP100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2这些问题反映,在燃油车向智能化、电子化转型过程中,其传统机械平台的短板正在被暴露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问题的爆发周期在缩短:拥车期1-2年的车主反馈显示,长期质量PP100已从2023年的168 增至2025年的195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这意味着车辆刚购入不久就可能出现质量隐忧,进一步削弱消费者对燃油车的信心。

3、J.D. Power调研揭示长期滑坡趋势

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机构,J.D. Power连续多年在中国开展新车质量研究(IQS)和车辆可靠性研究(VDS)。在2025 年发布的VDS中,其衡量对象为拥车13-48 个月的燃油车,并测评包括9个问题类别、177个质量问题点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3该研究基于22 941位车主反馈,覆盖38个品牌、169款车型,具有较强数据代表性。

调研数据揭示:2025 年行业整体问题抱怨数为197 PP100,较2024年上升7个PP100。citeturn0search3turn0search1三年内PP100整体增幅为9%。而设计缺陷问题增幅更快,显示出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:质量滑坡已成为系统性问题,而不仅是个别品牌或车型的偶发情况。

调研进一步指出,研发验证与降本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。汽车厂商在新能源趋势下,同时要推动燃油车向智能化、电子化升级,同时面临成本被压、降本力度加大,导致在源头设计、供应链管理、质量验证等环节的防线弱化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2

此外,品牌差异也在扩大:自主品牌设计类问题PP100从2023年的84 增至2025年的102,豪华品牌从66 增至84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虽然豪华品牌仍有优势,但其增速也不低。这意味着整个燃油车阵营的质量底线都在被侵蚀,行业风险趋于共振化。

4、燃油车企业面临挑战与应对路径

首先,燃油车企业必须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加速。一方面要维持燃油车的传统优势,比如加油便利、熟练维修网络、成熟供应链;另一方面,则要重新审视智能化、电子化、网联化带来的新增质量风险。唯有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,才能避免“传统优势被动守卫、转型优势被动丢失”的尴尬。

其次,在质量管控方面要从“零部件故障”向“设计缺陷”迁移的趋势中做好应对。J.D. Power 的调研强调,设计缺陷问题占比已接近一半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4因此,车企不仅需要加大零部件可靠性测试,也需在早期研发设计阶段引入更多用户使用场景、智能化功能验证和长期耐用性验证。

再次,企业要增强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“软硬件协同能力”。燃油车在智能化上并非起点优势平台,其往往在机械平台之上“加装”电子/智能模块,这种结构带来的系统复杂性、接口兼容性、稳定性挑战更大。车机卡顿、语音识别失败等体验问题频出。citeturn0search4turn0search3因此,车企需从定义、研发、生产、售后乃至系统更新的全周期进行系统化管理。

最后,面对市场份额被压、竞争激烈、品牌分化加速的现实,燃油车企业要重视品牌信誉与长期口碑积累。质量滑坡并非短期事件,而是多年来产品设计、供应链、成本管控、更新迭代等环节累积的结果。如果不能及时止损并反转质量趋势,市场信任将迅速流失,从而加速其在新能源浪潮中的被边缘化。

总结:

总的来看,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与质量问题的加剧并非孤立现象,而是彼此交织、相互影响的双重挑战。一方面,市场份额下滑使得燃油车企业在定价、成本、配雷火平台置方面承受更大